连二并三成语的近义词_反义词_成语接龙_相关词_怎么读
连二并三怎么读lian er bing san连二并三的近义词连三并四 : 犹言接连不断。连二并三的反义词无连二并三的相关成语咸五登三 : 指帝德广被,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。让再让三 : 指几次三
连二并三怎么读
lian er bing san
连二并三的近义词
连三并四 : 犹言接连不断。
连二并三的反义词
无
连二并三的相关成语
咸五登三 : 指帝德广被,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。
让再让三 :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。
连汤带水 : 比喻全部,无遗留。
连二并三的成语接龙
三三两两 :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
三三五五 : 三个一群,五个一伙。
三三四四 : 犹三三两两。形容人数不多。
三上五落 : 谓动作忽上忽下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杨温拦路虎传》:“‘谁敢与爷爷做对?’众人不敢则声。那使棒的三上五落。”
三下两下 : 形容动作迅速利落。
三下五除二 : 珠算口诀。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。
三不主义 : 指不打棍子、不扣帽子、不揪辫子。《人民日报》1984.9.6:“党中央多次强调今后再不搞运动,三令五申实行‘三不主义’。”
三不拗六 :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。
三不足畏 : 宋 王安石 为变法而指出的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”的主张,简称“三不足畏”。见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。 清 钱谦益 《<春秋匡解>序》:“自 王氏 之新学与新法并行,首絀《春秋》,以伸其三不足畏之説。”参见“ 三畏 ”。
三世同爨 : 谓三代人在一起吃饭,和睦共处。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德行》:“ 博陵 崔倕 ,緦麻亲三世同爨。”《元史·孝友传一·赵毓》:“ 赵毓 , 唐州 人。父 福 迁 郑 之 管城 。其先,三世同爨。”亦作“ 三世一爨 ”。《新唐书·崔邠传》:“
三世同财 : 谓三代人和睦共居,不分家产。《南齐书·孝义传·封延伯》:“﹝ 延伯 ﹞侨居 东海 ,遂不至京师。三世同财,为北州所宗附。”
三世执戟 : 汉 之 扬雄 于 成帝 、 哀帝 、 平帝 三世为郎官,故称。 明 高启 《将进酒》诗:“君不见 扬子云 ,三世执戟徒工文。”
三个世界 : 指超级大国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。 邓小平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》:“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,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、三个世界。美国、苏联是第一世界。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: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
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 : 比喻人多智慧多,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,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。
三个面向 : 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。《人民日报》1984.5.6:“‘三个面向’要求我们在办学思想上摒弃一些旧的观念,在改革上进行一些新的探索,迈出新的步伐。”
三九之位 : 三:三公;九:九卿。指官位很高的人。
三九相公 : 唐 郑畋 的绰号。 宋 曾慥 《类说》卷十二引《纪异记》:“ 郑畋 年十九赴举,凡十九年登第,又十九年入相,时号三九相公。”
三书六礼 : 旧时婚礼,男家须具备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六种礼仪,谓之“六礼”。在纳采、纳征、亲迎时,男家还要备置礼物,以书面致送女家,谓之“三书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二回:“ 侯虎 却不敢怠慢,备了三书六礼,迎娶过来。”
三五之隆 : 三皇五帝之盛世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下》:“夫 周 秦 之末,三五之隆,已尝专意散财,厚爵禄,竦精神,举天下以求之矣。” 颜师古 注:“三谓三皇,五谓五帝。”
三五传柑 : 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,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,谓之“传柑”。见 南朝 梁 宗懍 《荆楚岁时记》。 明 张煌言 《海上观灯限删咸二韵》:“自来三五传柑胜,岂惜霞觴付酒监。”
三五成群 : 几个人、几个人在一起。
三五蟾光 : 农历十五夜的月光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五·敬一主人诗》:“碧天如水夜初凉,三五蟾光满帝乡。”
三亲六故 : 亲戚故旧的总称。
三亲六眷 : 三亲:父母、兄弟、夫妇;眷:家属、亲戚。泛指众亲戚。
三亲四眷 : 泛指众亲戚。同“三亲六眷”。
三人一龙 : 喻三人友善如一体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歆传》“终不毁伤人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 歆 与 北海 邴原 、 管寧 俱游学,三人相善。时号三人为一龙, 歆 为龙头, 原 为龙腹, 寧 为龙尾。”
三人为众 :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,已不算少数。
三人六样话 : 形容说法不一。
三人成众 :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,已不算少数。
三人成市虎 : 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同“三人成虎”。
三人成虎 :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,听的人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三人行,必有我师 : 三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。指应该不耻下问,虚心向别人学习。
三从兄弟 : 同高祖所出的兄弟。《仪礼·丧服》“族昆弟” 唐 贾公彦 疏:“云族昆弟者,己之三从兄弟,皆名为族。”
三从四德 :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。
三仕三已 : 仕:作官;已:指被罢免。三次作官,又三次被罢免。形容心胸开阔,对作官和罢官都不在乎。
三代人物 : 宋 遗民 刘辰翁 自号。 明 杨慎 《升庵诗话·刘须溪》:“ 宋 亡之后, 刘公 ( 刘辰翁 )竟不出仕也。噫,是与 伯夷 陶潜 何异哉! 须溪 私印,古篆‘三代人物’四字自许,良不为过。”
三代执金 : 指 唐 赵道兴 与父 才 、子 晈 三人。均曾任执金吾之职,故称。《旧唐书·郭孝恪赵道兴等传论》:“ 士贵 、 道兴 逢时立効,得尽义勇,以观厥成;而继父风概,三代执金,不亦美乎!”
三令五申 : 令:命令;申:表达,说明。多次命令和告诫。
三伏盛夏 : 指夏天最热的时候。
三位一体 : 比喻三个人、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。
三余读书 :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。
三侯之章 : 指 汉高祖 所作的《大风歌》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 高祖 过 沛 诗《三侯之章》,令小儿歌之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过 沛 诗即《大风歌》也……侯,语辞也。《诗》曰:‘侯其禕而’者是也。兮亦语辞也。 沛 诗有三‘兮’,故云‘三侯’也。” 元
三保太监 : 明成祖 时大航海家太监 郑和 ,小字 三保 ,故称“三保太监”。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国事六·三保太监》:“ 永乐 丁亥,命太监 郑和 、 王景弘 、 侯显 三人往东南诸国,赏赐宣諭。今人以为 三保 太监下洋,不知 郑和 旧名 三保 ,
三元八会 : 道教语。三元,日、月、星。三元加上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为八会。指 仓颉 造字之前,由三五妙气凝空而成的“云篆”、“天书”,为一切道经之相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七:“《道门大论》曰:一者阴阳,初分有三元、五德、八会之气,以成飞天之书。” 南朝
三元及第 : 三元:科举时代乡试、会试、殿试都是第一名;及第:科举应试中选。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。
三元白法 : 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。 清 黄宗羲 《七怪》:“形法,理之显者也;方位,理之晦者也。三变而为三元白法。方位,一定不易者也;三元白法,随时改换者也。其法即历书所载一白、二黑、三碧、四緑、五黄、六白、七赤、八白、九紫。六十年为一元,三元凡一百
三公九卿 : 三公: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;九卿: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。指官位很高的人。
三公山碑 : 汉 光和 四年祀 三公山 的碑刻。文字漶甚,旧拓亦仅残存三、四百字。隶书二十四行,行四十字,额中央题“三公之碑”四字,左右为“封龙君”、“灵山君”六字。 清 叶廷琯 《吹网录·元氏封龙山颂》:“ 道光 中, 嘉兴 沉 君 匏庐 守 真
三六九等 : 指等级和类别多,有种种差别。
三兽渡河 : 佛教以兔、马、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,喻小、中、大三乘证道之高下。后泛指修行。
三写成乌 :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。同“三写易字”。
三写易字 :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。
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 : 三军之勇,可以劫取首领,而普通的人,却不可夺其志气。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。
三军可夺气,将军可夺心 : 三军:指军队;夺:指打击;气:士气;心:决心。用兵作战首先要设法削弱敌人的士气,扰乱和动摇敌将的决心。
三军易得,一将难求 : 征集成千的兵士很容易,担找一个好的将领却很难。形容良才难得。
三军暴骨 : 三军:指所有军队;暴:晒。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。形容战败,使军士尸横战场。
三冬二夏 : 犹言三两年。
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 : 詈词。骂人长相难看。
三分像人,七分似鬼 : 骂人的话。骂人长相难看。
三分像人,七分像鬼 : 形容人长相丑陋,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。
三分天下有其二 : 泛指势力强大。
三分钟热度 : 比喻短暂的热情。
三分鼎立 : 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同“三分鼎足”。
三分鼎足 : 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三十三天 :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
三十二天 : (1).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,色界十八天,无色界四天,为三十二天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五:“如《婆沙论》中説,天有三十二种,欲界有十,色界有十八,无色界有四,合有三十二天也。” (2).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,合称三十二天。 明 张九韶
三十二相 : 佛教语。谓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种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,与微细特征八十种“好”,合称“相好”。如足下安平、手指纤长、金色、丈光、身如师子、广长舌、绀青眼、顶成肉髻和眉间白毫等相。各经所举略有出入。详见《大智度论》卷四。 唐 欧阳詹 《福州南涧寺上
三十六书 : 三十六封有关 隋 兵渡 江 的告警文书。 宋 范成大 《胭脂井》诗:“三十六书都莫恨,烦将歌舞过 扬州 。” 沉钦韩 注:“《大业拾遗録》: 煬帝 梦见 陈后主 ,语云:‘三十六封书,使人恨恨。’前人莫解何谓。盖 隋 兵渡 江 警书为 张
三十六体 : 唐 李商隐 、 温庭筠 、 段成式 皆排行第十六而诗文则以俪偶相夸,世称“三十六体”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下·李商隐》:“ 商隐 初为文瑰迈奇古,及在 令狐楚 府, 楚 本工章奏,因授其学,儷偶长短而繁縟过之。时 温庭筠 、 段成式 俱用是相
三十六国 : (1).指 汉 时 西域 诸国。大部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境内。《汉书·西域传序》:“ 西域 以 孝武 时始通,本三十六国,其后稍分至五十餘,皆在 匈奴 之西, 乌孙 之南。” 王先谦 补注:“三十六国者: 婼羌 、 楼兰 、 且末 、
三十六天 : 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、色界十八天、无色界四天、四梵天、三清天、大罗天,共三十六重。见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一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,中有三十六宫,宫有一主。”亦作“ 三十六界 ”。 清 龚自珍 《西郊落花歌》:“ 玉
三十六宫 : 极言宫殿之多。 汉 班固 《西都赋》:“离宫别馆,三十六所。” 唐 温庭筠 《郭处士击瓯歌》:“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,软风吹春星斗稀。” 宋 辛弃疾 《酒泉子·无题》词:“三十六宫花溅泪,春声何处説兴亡。”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奸图》
三十六峯 : (1).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 ,上有三十六峰。 唐 李白 《赠嵩山焦炼师》诗序:“余访道 少室 ,尽登三十六峯。” 唐 高适 《别杨山人》诗:“不到 嵩阳 动十年,旧时心事已徒然。一二故人不復见,三十六峯犹眼前。” (2).
三十六物 : 佛教称人身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,如毛、发、爪、齿、泪、液、唾、屎、溺等。《百喻经·为王负机喻》:“﹝凡夫﹞后为烦恼所惑,三十六物,髮毛爪齿屎尿不浄,不以为丑;三十六物,一时都捉,不生惭愧,至死不捨。” 唐 澄观 《<华严经>随疏演义钞》卷三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 :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
三十六策 : 犹言三十六计。 元 方回 《记游自次前韵》:“尔来何止师左次,三十六策走上策。” 林旭 《叔峤印伯居伏魔寺数往访之》诗:“言战言守言迁都,三十六策地则无。”参见“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。”
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 :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
三十六策,走为上计 :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,以逃走为上策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
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 :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了事。
三十六苑 : 汉 代在北边、西边设养马场三十六所,号三十六苑。《三辅黄图·苑囿》:“三十六苑。《汉仪注》:‘太僕牧师诸苑三十六所,分布北边西边,以郎为苑监,宦官奴婢三万人,养马三十万疋’。”
三十六行 :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。
三十六行,行行出状元 : 各行各业都有专家、能手。
三十六计 : 古语。原为虚指,极言计策之多。后来好事者予以附会,凑为三十六实数。其名目为:瞒天过海,围魏救赵,借刀杀人,以逸待劳,趁火打劫,声东击西,无中生有,暗渡陈仓,隔岸观火,笑里藏刀,李代桃僵,顺手牵羊,打草惊蛇,借尸还魂,调虎离山,欲擒故纵,抛砖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: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
三十六郡 : 秦始皇 二十六年(公元前二二六年)分全国为三十六郡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﹝二十六年﹞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。” 裴駰 集解:“三十六郡者, 三川 、 河东 、 南阳 、 南郡 、 九江 、 鄣郡 、 会稽 、 潁川 、 碭郡 、 泗水 、
三十六陂 : 地名。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。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。 宋 王安石 《题西太一宫壁》诗之一:“三十六陂流水,白头想见 江 南。” 宋 姜夔 《念奴娇》词:“三十六陂人未到,水佩风裳无数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高邮道中》诗:“ 曹生 留画水
三十六雨 : 指天下太平,五谷丰登。
三十六鳞 :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鳞介篇》:“鲤,脊中鳞一道,每鳞有小黑点,大小皆三十六鳞。”因以“三十六鳞”为鲤鱼的别称。 宋 葛立方 《韵语阳秋》卷十六:“ 段成式 以灵蓝纸赠 温庭筠 ,有诗云:‘三十六鳞充使时,数番犹得裹相思。谓鲤鱼三十六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 :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,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。比喻世事变化,盛衰无常。
三十晚上 : 即农历除夕。 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岁时记·除夕》:“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。”
三十有室 : 谓男子三十岁娶妻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三十而有室,始理男事。”《孔丛子·论书》:“礼,丈夫三十而室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赠友》诗之五:“三十男有室,二十女有归。”
三十而立 :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
三千世界 : 佛教用语,指包括“三”种“千”数的大千世界。后泛指处处,即全世界的意思。
三千九万 : 极言高远。喻飞黄腾达。语本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於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唐 黄滔 《寓题》诗:“霜雪不飞无翠竹,鲸鯢犹在有青萍。三千九万平生事,却恨《南华》説北溟。”
三千八万 : 佛教语。指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。 唐 齐己 《勉送吴国三五新戒归》诗:“努力只须坚守护,三千三万是垣墙。”参见“ 三千威仪 ”。
三千大千 : 指三千大千世界。 清 李渔 《玉搔头·得像》:“下管地,上管天, 中华 外国,三千大千,都是我的版门封域。”详“ 三千大千世界 ”。
三千威仪 : 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。威仪,指行事进退的仪则。《五灯会元·六祖下一世·永嘉真觉禅师》:“祖曰:‘夫沙门者,具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。’”
三千弟子 :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,弟子盖三千焉。”后因以“三千弟子”指 孔 门弟子。 唐 杜甫 《又示宗武》诗:“十五男儿志,三千弟子行。”
三千珠履 : 珠履:鞋上以珠为装饰,富贵之人用之。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奢侈。
三占从二 : 三个人一同算卦,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。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。
三反四覆 : 指反复无常。
三叠阳关 : 即《阳关三叠》。琴曲。琴谱以唐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诗为主要歌词,并引申诗意,增添词句,抒写离别之情。因全曲分三段,原诗反复三次,故称“三叠”。后泛指送
三句不离本行 : 本行:个人从事的行业。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。
三句话不离本行 : 行:行当,职业。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。
三台五马 : 三台:原指星名,这里指尚书、御史、谒者;五马:用五匹马驾车,指太守。原指居三台或太守之位。后比喻达官显宦。
三台八座 : 泛指高官重臣。
三同一片 : 指干部、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打成一片。 周立波 《山乡巨变》上五:“ 邓秀梅 默了默神,还是打定主意住在老百姓家里,彻底地做到三同一片。”参见“ 三同 ”。
三名三高 : 名作家、名演员、名教授和高工资、高稿酬、高奖金的合称。 杨沫 《不是日记的日记·时间在我心上变成了奔驰的骏马》:“象你这样三名三高的人,写东西是危险的呀!” 祖慰 《被礁石划破的水流》:“ 王嘉 夫妇原来是个三名三高人物,每人月薪将近二百元
三吐三握 : 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。
三告投杼 :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。
三周说法 : 佛教谓法说周、譬喻周、因缘周。 清 龚自珍 《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》:“故 释迦 三周説法之中,一字一句,皆自名为妙法莲华法,此无可疑者。”
三命而俯 :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,态度也愈加谦虚。
三品秀才 : 宋 章珉 的外号。 宋 陈师道 《后山谈丛》卷二:“ 章 学士 珉 为布衣,以宰相自许,高盖大马,盛服羣从而后出, 润 人谓之‘三品秀才’。”
三品蒭豆 : 精美的饲料。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,故称。《新唐书·奸臣传上·李林甫》:“君独不见立仗马乎,终日无声,而飫三品蒭豆;一鸣,则黜之矣。”亦省作“ 三品芻 ”。 清 林则徐 《驿马行》:“ 太行 神驥盐车驱,立仗无声三品芻。”
三回九转 : ①形容曲折回荡。②犹三番五次。指多次。
三回五解 : 犹三番五次。 元 高文秀 《黑旋风》楔子:“我恰纔嘱付了三回五解。”
三坟五典 : 三坟:指伏羲、神农、黄帝的书;五典:指少昊、颛顼、高辛、唐、虞的书。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。
三复斯言 : 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三复白圭 : 指慎于言行。
三大作风 : 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。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,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。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。 邓小平 《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 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
三大奇书 : (1).指 清 初之《历算全书》、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及《南北史合抄》三书。 清 江藩 《汉学师承记·顾祖禹》:“世所称三大奇书,此(《读史方舆纪要》)其一也。其二则 梅文鼎 《歷算全书》、 李清 《南北史合抄》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
三大战役 : 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,即 辽沉 、 淮海 、 平津 战役。 毛泽东 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》:“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 、 淮海 、 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……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
三大改造 : 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、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。 邓小平 《对起草<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>的意见》:“三大改造完成以后,确实有一股势力、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,是资产阶级性质的。”
三大政策 : 指 孙中山 制定的联 俄 、联共、扶助农工的政策。 毛泽东 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第二章第五节:“这种三民主义即是 孙中山 的三大政策,即联 俄 ,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。”
三大纪律 : 从红军时代起,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。内容前后稍有不同,最终定为:一切行动听指挥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一切缴获要归公。 朱德 《一九四七年十大任务》:“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三大纪律,随时随地为民兴利除弊。”
三大运动 : 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,即抗美援朝,土地改革,镇压反革命。 毛泽东 《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》:“由于上述三大运动已经取得的胜利,由于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共同努力,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空前未有的统一。”
三天两头 : 隔一天,或几乎每天。形容经常、频繁。
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 : 比喻对学习、工作没有恒心,经常中断,不能长期坚持。
三夫之对 :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同“三夫之言”。
三夫之言 :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
三夫成市虎 : 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同“三人成虎”。
三头两日 : 三二天。形容时间相隔很近。
三头两绪 : 形容事务繁杂,不易弄清头绪。
三头两面 :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。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。
三头二面 :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。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。
三头八臂 : 神道的形状。后比喻神通广大,本领出众。同“三头六臂”。
三头六臂 : 三个脑袋,六条胳臂。原为佛家语,指佛的法相。后比喻神奇的本领。
三头六证 : 指众多的人证。
三头六面 : 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。
三头对案 :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,讲清楚事情真相。
三好两歉 : 指时好时病。形容体弱。
三好两歹 : 身体三天好,两天不好。指时好时病。形容体弱。
三好二怯 : 指时好时病。形容体弱。同“三好两歹”。
三妻四妾 : 妻妾众多的意思。
三姑六婆 : 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。
三婆两嫂 : 犹言三妻四妾。
三媒六证 : 旧时婚姻,由父母包办,还必须有媒人介绍。表示郑重其事。
三官手书 : 道教徒祈祷三官神的文书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张鲁传》“雄据 巴 、 汉 垂三十年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典略》:“请祷之法,书病人姓名,説服罪之意。作三通,其一上之天,著山上,其一埋之地,其一沉之水。谓之‘三官手书’。”
三宫六院 : 泛指帝王的妃嫔。
三寸不烂之舌 :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三寸之舌 :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三寸之辖 : 辖:车轴头上穿的小铁棍,管住轮子使其不脱落。指车辖。比喻事物的关键。
三寸弱翰 : 指毛笔。 汉 扬雄 《答刘歆书》:“ 雄 常把三寸弱翰,齎油素四尺,以问其异语。”亦作“ 三寸弱管 ”。
三寸金莲 : 金莲:旧指女子缠过的小脚。封建时代美誉妇女小脚的用语。
三寸银钩 : 犹三寸金莲。 明 刘兑 《娇红记》:“半折笋牙尖,三寸银鉤细;綉幇儿窄小,底样儿新奇。”
三寸鸟,七寸嘴 : 比喻能说会道(多用于讽刺)。
三寸鸡毛 : 指毛笔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考代书》:“乡愚孤嫠不能自写,必倩代书,类多积年讼师,惯弄刀笔……所谓空中楼阁,祇凭三寸鸡毛;座上 秦 铜,莫辨五里昏雾。”
三对六面 : 人 指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。
三小凤凰 : 清 初之 王式丹 、 唐孙华 、 顾嗣立 三人,才名并著,时号“三小凤凰”。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话》卷三:“国初有 江 左三凤凰,后又称 王楼村 ( 式丹 )、 唐寔君 ( 孙华 )、 顾侠君 ( 嗣立 )为三小凤凰。”
三尸乱爆,七窍生烟 : 三尸: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,叫“三尸”或“三尸神”;七窍:指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和嘴。形容人气愤到极点。
三尸五鬼 : 比喻奸佞之臣。
三尸暴跳,七窍生烟 : 三尸: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,叫“三尸”或“三尸神”;七窍:指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和嘴。形容人气愤到极点。
三尸神暴跳,七窍内生烟 : 三尸: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作崇的神,叫“三尸”或“三尸神”;七窍:指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和嘴。形容人气愤到极点。
三尺之孤 : 幼小的孤儿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内阁二·新郑富平身后》:“两公立朝錚錚,即微有可议,何至溺情阿堵,使有三尺之孤,必不决裂至此。” 清 姚鼐 《丹徒王氏秀山阡表》:“母 吴 儒人尚少,家贫乏,无族党内外之助,抚三尺之孤,默默自守於穷巷
三尺之木 : 指琴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感虚》:“三尺之木,数絃之声,感动天地,何其神也?” 黄晖 校释:“《广雅·释乐》:‘ 神农氏 琴,长三尺六寸六分,上有五絃,曰: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 文王 增二弦,曰少宫、少商。’”
三尺枯桐 : 三尺桐。 清 程先贞 《听张八娘弹琴》诗:“三尺枯桐七缕丝,开囊自拂秋云帕。”详“ 三尺桐 ”。
三尺焦桐 : 指琴。 汉 蔡邕 有焦尾琴,故称。 唐 李洞 《毙驴》诗:“三尺焦桐背残月,一条藜杖卓寒烟。”参见“ 三尺桐 ”。
三尺秋霜 : 喻剑。 元 谷子敬 《城南柳》第三折:“犯着咱三尺秋霜,管教你登时落叶黄。”
三尺童儿 : 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。
三尺童子 :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。
三尺童蒙 : 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。
三尺门里 : 东北方言,指家庭之内的事。
三尺青蛇 : 喻剑。 明 梅鼎祚 《崑崙奴》第二折:“腰悬着百鍊鎚,胸掛着双文镜,袖三尺青蛇炯炯,写 太乙 神名头上顶。”
三尺青锋 : 指剑。 元 无名氏 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 刘娘娘 不索把三尺青锋赐, 寇夫人 他自拣一搭金堦死。”亦省作“ 三尺锋 ”。《雍熙乐府·粉蝶儿·归隐》:“武凭三尺锋,文成半纸缄。”
三山二水 : 三山:护国山,位于南京西南,以有三峰得名;二水:白鹭洲,位于长江之中,分江面为二。泛指南京的山水。
三山五岳 : 五岳:泰山、华山、衡山、嵩山、恒山。泛指名山或各地。
三岛十洲 : 泛指仙境。 元 范康 《竹叶舟》第二折:“你则説做官的金章紫綬,我则説出家的三岛十洲。” 明 冯惟敏 《粉蝶儿·咏焦山郭次甫五岳游囊六物》套曲:“见了些 雁荡 天台 , 碣石 、 龙门 ,三岛十洲。”参见“ 三岛 ”、“ 十洲 ”。
三差两错 : 泛指差错。比喻偶然的差错。
三差五错 : 泛指差错。常指意外的事故。
三师七僧 : 佛教语。佛徒授比丘具足戒,行三师七僧之制。三师指戒和尚、羯磨师和教授师。七僧指七名作证的和尚。也称为“三师七证”。参阅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》卷上之三。《萨婆多毘尼毘婆沙》卷二:“受戒时须三师七僧。”
三平二满 : 平、满:平日、满日。旧时占卜认为平日、满日主生,为种谷佳日。比喻生活过得去,很满足。
三年不目月 : 三年不见日月,精神不振,眼睛朦胧。比喻懒于修养,不求进取。
三年不窥园 : 指专心苦学。
三年不蜚 : 蜚:飞。比喻长期退隐,无所作为。
三年之畜 : 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国无九年之畜,曰不足;无六年之畜,曰急;无三年之畜,曰国非其国也。”《穀梁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:“ 臧孙辰 告糴于 齐 ,国无三年之畜,曰国非其国也。”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夫天地之大计,三年耕而餘
三年之艾 :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
三年五载 : 三、五:表示大概数量;载:年。指多年。
三年化碧 : 指忠心不泯。
三座大山 : 比喻旧 中国 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大敌人: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、官僚资本主义。 朱德 《纪念党的四十周年》诗:“三座大山齐推倒,两重革命一肩担。” 郭沫若 《悼念毛主席》诗:“三座大山齐倒地,五星红旗高入云。”
三影郎中 : 宋 张先 ,号 张三影 。以其曾官郎中,故称“三影郎中”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艺六·王威宁诗》:“予改官翰林侍讲时, 淄川 唐济武太史 寄诗云:‘蜡烛五侯新制誥,鞦韆三影旧郎中。’语虽巧,特工妙。”参见“ 三影 ”。
三征七辟 : 三、七:泛指多次;征、辟:征召,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。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。
三径之资 : 三径:所说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,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。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。
三徙成国 :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。同“三徙成都”。
三徙成都 : 相传舜三度迁移,百姓慕德而从,所至处自成都邑。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。
三徵七辟 : 谓累次征召。征,天子之召;辟,州郡之召。《晋书·孝友传·王裒》:“於是隐居教授,三徵七辟,皆不就。”
三心两意 : 常指不安心,不专一。同“三心二意”。
三心二意 :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,犹豫不定。常指不安心,不专一。
三思而后行 : 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三思而行 : 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三怨成府 :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,难以免祸。
三战三北 : 北:败逃。打三仗,败三次。形容屡战屡败。
三户亡秦 : 三户:几户人家;亡:灭。虽只几户人家,也能灭掉秦国。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,有消灭暴力的必胜信心。
三折之肱 : 几次断臂,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富有经验,成为内行。也指高明的医道。
三折其肱 : 肱:手臂。几次断臂,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自能造诣精深。
三折股为良医 : 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富有经验,自能造诣精深。
三折肱为良医 : 几次断臂,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富有经验,自能造诣精深。
三招两式 : 谓武艺不高。招,着数;式,把势,均为武术动作。亦泛指所操之术造诣甚浅。《人民日报》1957.4.17:“纵使偶一用之,耍不了三招两式,不是使朋友受伤,便是使自己破皮的。”
三拜九叩 : 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。
三拳不敌四手 :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。
三拳两脚 :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。
三拳二脚 :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三拳二脚,和大虫敌鬭,把大虫登时打死了。”《何典》第二回:“也就经不起三拳两脚,一样跌倒地下,想《拳经》不起来了。”
三推六问 : 推:推究;问:审问。旧时指反复审训。
三揖三让 : 古代迎宾之礼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仪》:“宾三揖三让,登,再拜授币。” 郑玄 注:“三揖者,相去九十步揖之使前也。至而三让,让入门也。”《仪礼·乡饮酒》:“主人与宾三揖,至于阶三让。” 郑玄 注:“三揖者,将进揖,当陈揖,当碑揖。” 梁启超 《
三摩鉢提 : 梵文音译。犹三昧。鉢,亦作“ 钵 ”。 宋 苏轼 《宝月大师塔铭》:“师於佛事虽若有为,譬之农夫畦而种之,待其自成,不数数然也。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鉢提者。” 清 龚自珍 《释二门三点同异》:“《楞严》有三摩钵提,《圆觉》有三摩钵提,《涅槃》改
三支比量 : 古 印度 因明学的推理方法。因明法之宗、因、喻称三支。以因、喻论证宗,称比量。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。 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原名》:“辩説之道,先见其恉,次明其柢,取譬相成,物故可形,因明所谓宗、因、喻也。 印度 之辩,初宗,次因,次喻。(
三教一体 : 三教:指儒教、道教、佛教;一体:一家。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,但同是一个本源。
三教九流 :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。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。
三教布衣 : 南唐 诗人 陈陶 自号。 陶 通释、老,善天文历数,隐居修炼,后不知所终。 宋 叶廷珪 《海录碎事·人事》:“ 唐 陈陶 ,以诗名,兼释、老学,自号 三教布衣 。”
三方五氏 : 太平天囯 避“皇”及“上帝”讳,称三皇五帝为三方五氏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英杰归真》:“噫,尔何不学之甚乎!三方五氏之称,恐是后人妄称。”
三无坐处 : 坐处:坐位。本指宰相、御史、员外官员太多,没有办公的地方可坐。后泛指官员太多,人浮于事。
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 : 三天不弹琴,手就象长了荆棘那样不灵活。比喻一停止练习,技艺就会生疏。
三日两头 : 隔一天,或几乎每天。形容经常、频繁。
三日仆射 : 仆射:古代官名。旧指沉缅于饮酒的人。
三日入厨 : 古代风俗,新娘结婚三日后到厨房做饭。借指初入社会或刚任职。
三日成魄 : 谓月尽后三日乃有微光。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:“月者三日则成魄,三月则成时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谓月尽之后三日乃成魄。魄,谓明生傍有微光也。此谓月明尽之后而生魄,非必月三日也。”
三日打鱼,两日晒网 : 比喻对学习、工作没有恒心,经常中断,不能长期坚持。
三日新妇 :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,举止不得自专。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。
三日曲水 : 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。《晋书·束晳传》:“ 武帝 尝问 挚虞 三日曲水之义, 虞 对曰:‘ 汉章帝 时, 平原 徐肇 以三月初生三女,至三日俱亡,邨人以为怪,乃招擕之水滨洗祓,遂因水以汎觴,其义起此。’帝曰:‘必
三日耳聋 : 形容受到强烈的震动。
三旨相公 : 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。
三旬九食 : 旬:十天叫一旬。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。形容家境贫困。
三星在天 : 指新婚。
三星在户 : 表示新婚之喜。
三星高照 : 三星: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,也指福星、禄星、寿星三个神仙。指有福、禄、有寿,命运好。
三昧真火 : 道教谓元神、元气、元精函藏修炼能生真火,谓之三昧真火。《药王救苦忠孝宝卷·思藐救白蛇》:“ 孙思藐 虔诚参道,每日家收丹炼药,时时下苦,将五气一处烤,将六门紧闭牢,三昧火往上烧,炼就了无价之宝。”《四游记·玉帝起赛宝通明会》:“我不免放出三
三智五猜 : 比喻用尽心思,多方猜测。
三更半夜 : 一夜分为五更,三更是午夜十二时。指深夜。
三曹对案 : 指审问对质。
三月三日 : 即上巳节。 汉 以前取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, 三国 魏 以后改用三月三日,不用上巳。见《晋书·礼志下》。《周礼·春官·女巫》“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” 唐 贾公彦 疏:“一月有上巳,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,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。”《艺文类
三月不知肉味 :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。
三朋四友 : 泛指各种朋友。
三朝五日 : 指三、五天。
三朝元老 : 元老:资格最老,声望最高的老臣。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。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。
三期贤佞 : 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。
三木楼訾 : 我国古代 北匈奴 的一部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﹝ 建初 ﹞八年, 北匈奴 三木楼訾 大人 稽留斯 等率三万八千人、马二万匹、牛羊十餘万,款 五原塞 降。”
三杀三宥 : 宥:赦罪。形容断案慎重。
三条九陌 : 泛指帝都的纵横大道。 唐 骆宾王 《帝京篇》:“三条九陌丽城隈,万户千门平旦开。” 唐 徐凝 《寄白司马》诗:“三条九陌花时节,万户千车看牡丹。” 元 曾瑞 《留鞋记》第二折:“多情月送我在三条九陌,又不曾泛桃花流下 天台 。”参见“
三条椽下 : 佛寺禅堂中每人坐禅地位广三尺许,与三条屋椽的宽度大致相等,因以“三条椽下”指称禅床。禅家亦用为话头,有切近处之意。 宋 圆悟 《碧岩录》卷三:“且如山僧道:适来举拂子,且道即今在什么处?尔诸人若见得,与 莲花峯 庵主同参;其或未然,三尺椽
三杯两盏 : 形容饮用少量的酒。
三杯和万事 : 和:缓和。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。
三杯和万事,一醉解千愁 : 指饮酒可以消除烦恼,解脱愁闷。
三杯通大道 : 三杯:指饮了三杯酒;大道:宽广的道路。三杯酒下肚,可达理想境界。形容旧时文人因政治上不得意,靠饮酒来安慰自己,自我陶醉。
三查三整 : 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,结合土地改革所进行的整党整军的一个重要运动。“三查”,在地方上是指查阶级、查思想、查作风;在部队中是指查阶级、查工作、查斗志。“三整”,是指整顿组织、整顿思想、整顿作风。 毛泽东 《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》:“目前
三梢末尾 : 犹言结局,结果。 元 关汉卿 《救风尘》第一折:“待粧个老实,学三从四德,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,端的是那里是三梢末尾?”
三榜定案 : 三次张榜,广求意见,再作最后决定。极言行事慎重。
三槐之听 : 谓由三公受理诉讼。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诚以 允 宜蒙三槐之听,以昭忠贞之心。” 李贤 注:“《周礼》朝士职,三槐、九棘,公卿於下听讼,故曰‘三槐之听’。”
三槐九棘 :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,公卿大夫分坐其下,后因以“槐棘”指三公或三公之位。
三檐四马 : 三层伞盖、四马并驾的车。为古代贵官之车乘。 明 无名氏 《女真观》第三折:“得了一品二职官僚,三簷四马乘着。”参见“ 三簷青罗繖 ”。
三步两脚 : 快速行走的样子。
三步并做二步 : 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。
三步见方 : 原谓将战时,兵士出阵行三步以示勇。后以指将舞时三顿足以为节。《史记·乐书》:“先鼓以警戒,三步以见方。” 裴骃 集解:“ 郑玄 曰:‘将舞必先三举足,以见其舞之渐也。’ 王肃 曰:‘舞《武乐》三步为一节者,以见伐道也。’” 张守节 正义:“
三毛七孔 : 指心思,心机。
三求四告 : 指再三求告。
三江七泽 : 泛指江河湖泽。
三江五湖 :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。②江河湖泊的泛称。
三汤两割 : 泛指烹饪之事。也指各种肴馔。
三汤五割 : 泛指烹饪之事。也指各种肴馔。同“三汤两割”。
三沐三熏 : 再三沐浴熏香。表示郑重或虔敬。亦作“三沐三熏”。
三沐三薰 : 再三沐浴熏香。表示郑重或虔敬。亦作“三沐三熏”。
三波六折 : 指各种波折。
三注三唱 : 唐 制,六品以下官吏赴选,始集试观书判,次面试观察言貌,然后拟官注籍。既注唱名,三唱后冬集,以其名报仆射,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,然后依旨授官。此项程序,谓之“三注三唱”。见《通典·选举志三》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下》:“又故事,必三銓、三注、三唱
三浴三熏 : 浴:沐浴。再三薰香、沐浴。表示以礼待人,对人尊重。也表示郑重其事。
三浴三薰 :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同“三衅三浴”。
三浴三衅 : 衅:以香涂身。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
三清四白 : 指非常清白。
三潭印月 : 在 浙江 杭州市 西湖 ,为 西湖 十景之一。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·孤山三堤胜迹》:“相传湖中有三潭,深不可测, 西湖 十景所谓‘三潭印月’者是也。故建三塔以镇之。”
三灾八难 :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。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。
三灾六难 :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。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。同“三灾八难”。
三熏三沐 : 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同“三衅三浴”。②表示虔敬。③比喻栽培,提携。
三爵之罚 : 三杯酒的处罚。极言处罚之轻。 清 冯桂芬 《复应方伯论清丈第二书》:“罪止枷杖,若辈视如三爵之罚,且可代饮,毫不介怀。”
三父八母 : 旧指同居继父、不同居继父、从继母改嫁之继父,合称三父;嫡母、继母、养母、慈母、嫁母、出母、庶母、乳母,合称八母。《元典章·礼部三·丧礼》有三父八母服图。 清 李渔 《风筝误·惊丑》:“人有三父八母,那乳母难道不是八母里算的?”
三牲五鼎 : 原形容祭品丰盛。现形容食物丰富美好。
三环五扣 : 形容捆绑结实。
三班借职 : 宋 代武臣的最低职级。详“ 三班奉职 ”。 宋 梅尧臣 《碧云騢》:“﹝ 范仲尹 ﹞自中书録事出,合为供奉。 许公 怒 仲尹 刺探事令 仲淹 知,故祇与三班借职。” 宋 彭乘 《续墨客挥犀·被黜者受三班借职》:“ 石曼卿 登科,有人讼科
三班六房 : 三班:指皂、壮、快班,均为差役;六房:指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房,均为书办胥吏。明、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。
三班县丞 : 清 代一种可以优先补缺的县丞班次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回:“听説此刻单是一个三班县丞,捐起来,最便宜也要三百多两呢。”
三班奉职 : 宋 时武职,分东、西、横三班。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,转三班奉职,以次递迁,最高可至节度使。《宋史·太宗纪二》:“﹝ 淳化 二年﹞乙酉,置内殿崇班、左右侍禁,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。”《宋史·职官志九》:“武臣三班借职至节度使叙迁之制:三班借职,
三瓜两枣 : 北方口语,比喻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,或指有限的一点钱。
三瓦两巷 : 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。同“三瓦两舍”。
三瓦两舍 : 瓦、舍:宋、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。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。
三瓦四舍 : 宋代对妓院、茶楼、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。
三生有幸 : 三生:佛家指前生、今生、来生;幸:幸运。三世都很幸运。比喻非常幸运。
三生杜牧 : 唐 杜牧 去官后,郁郁不得志,落拓 扬州 ,好作青楼之游,以风流名。有《遣怀》诗云:“十年一觉 扬州 梦,赢得青楼薄倖名。”后言风情者,多以“三生 杜牧 ”比况出入歌舞繁华之地的风流才士。 宋 黄庭坚 《广陵春早》诗:“春风十里珠帘卷,
三生石上 : 佛教故事,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。借指前世姻缘,来世重新缔结。
三田分荆 : 比喻兄弟之间重新和好。
三男两女 : 生有三个儿子,两个女儿。指人儿女两全。
三男四女 : 泛指子女众多。
三番两次 : 指屡次,多次。
三番五次 : 番:遍数。一再,多次。
三番四复 : 三、四:指次数之多;番、复:反复。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。
三番四覆 : 三、四:指次数之多;番、覆:反复,翻悔。形容变化无常,反复多次。
三病四痛 : 指病痛很多。
三百五篇 : 指《诗经》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古者诗三千餘篇,及至 孔子 ,去其重,取可施於礼义……三百五篇, 孔子 皆弦歌之。”《汉书·儒林传·王式》:“臣以三百五篇諫,是以无諫书。”参见“ 三百篇 ”。
三百六十行 :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。
三百瓮虀 :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,生活清贫。虀,咸菜。三百瓮,极言其多,一时吃不完。 宋 赵与虤 《娱书堂诗话》卷上:“旧传一贫士死,见阴吏,为言‘当再生,汝有三百瓮虀禄未尽。’ 陆放翁 《病愈》絶句云:‘镜中无復旧朱颜,一笑衰翁乃尔顽。三百瓮虀消未尽,
三百瓮齏 :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,生活清贫。齏,咸菜。三百瓮,极言其多,一时吃不完。
三百瓮齑 : 瓮:陶制的盛器;齑:咸菜。指长期以咸菜度日,生活清贫。
三皇五帝 : 三皇:伏羲、神农、黄帝;五帝:少昊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。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。后借指远古时代。
三盈三虚 : 盈:满。虚:空。指孔子的满门弟子,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,多次离开孔子之门。形容讲学效果好,影响大。
三相张家 : 指 唐 张嘉贞 、 张延赏 、 张弘靖 三相之故第。《新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﹝ 弘靖 ﹞先第在 东都 思顺里 ,盛丽甲当时,歷五世无所增葺,时号‘三相张家’云。” 宋 马永易 《实宾录》卷三:“ 唐 张嘉贞 相 玄宗 , 延赏 相
三省吾身 : 省:检查、反省;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,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
三真六草 : 真:正楷;草:草体。泛指各种书体。
三眼一板 : 眼,板:戏曲音乐的节拍。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
三科九旨 : 汉 代《公羊》学家谓《春秋》书法有三科九旨。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。有 何休 、 宋衷 二说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“ 隐公 第一” 唐 徐彦 疏:“问曰:‘《春秋説》云:《春秋》设三科九旨,其义如何?’答曰:‘ 何氏 ( 何休 )之意以为三
三穷水尽 :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。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。
三窝两块 : ①指有多房妻妾。②指众多的子女。
三笔六诗 : 谓 刘孝仪 长于文, 刘孝威 工于诗。《梁书·刘潜传》:“ 刘潜 字 孝仪 ,袐书监 孝绰 弟也。幼孤,与兄弟相励勤学,并工属文。 孝绰 常曰:‘三笔六诗’。三即 孝仪 ,六 孝威 也。” 孝仪 排行三, 孝威 排行六,故云。
三等九格 : 犹三六九等。指等级和类别多,有种种差别。
三等九般 : 指等级和类别多,有种种差别。同“三等九格”。
三管齐下 : 比喻做一件事从三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三种方法同时使用。
三红秀才 : 宋 应子和 工诗,有名句“两岸夕阳红”、“蜡炬短烧红”、“风过落花红”,时人称为“三红秀才”。 清 王晫 《今世说·赏誉》“有郎似桐花”原注:“ 邹程邨 嘆曰:‘昔 应子和 名“三红秀才”,今更不当称“三緑”耶?’”
三纲五常 : 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
三纸无驴 : 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,不得要领。
三绝韦编 : 韦:熟牛皮。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。比喻读书勤奋刻苦。
三缄其口 : 缄:封。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。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。
三翮六翼 : 九鼎的别名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三翮六翼,亦谓九鼎也。空足曰翮,六翼即六耳。” 章炳麟 《沉荩哀辞》:“沦三翮六翼使填 泗水 兮,缨黍木青珠而为鯀勒。”
三翻四覆 : 翻:转。反复无常。
三老五更 :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,以尊养老人。
三老四严 : 缩略语。“三老”指对待革命事业,要当老实人,说老实话,办老实事;“四严”指干革命工作,要有严格的要求,严密的组织,严肃的态度,严明的纪律。最初由会战于 大庆油田 的人所提出。 李季 《周总理啊,大庆儿女想念你》:“‘三老四严’高标准,总理最
三老四少 : ①老少众人。②方言。称参加青帮的人。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。
三耳秀才 : 指很聪明的人。也比喻人狡猾。
三联串票 : 旧时征收田赋用的票据,格式与“三联单”相同。《清文献通考·田赋三》:“﹝ 雍正 八年﹞申明三联串票之法,令有漕地方画一通行,嗣后州县徵收粮米之时,预将各里各甲花户的名,填定联三版串,一给纳户执照,一给经承销册,一存州县查对。”详“ 三联单
三脚两步 : ①形容走得快。②指走不多远。
三臡八菹 : 泛指精美的肴馔。亦借喻精美的诗文。
三臡八葅 : 泛指精美的肴馔。亦借喻精美的诗文。 明 王世贞 《艺苑巵言》卷五:“吾所以録此者,谓溪笔涧芷,亦可餖飣客席耳,非若二 李 辈之为三臡八葅也。”参见“ 三臡 ”。
三至之谗 : 谗:谗言,坏话。形容经反复传播,影响恶劣的诽谤性言语。
三致千金 :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﹝ 范蠡 ﹞十九年中三致千金,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。”言 范蠡 经商,一再家累巨万。后用为发财致富之典实。 宋 梅尧臣 《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》:“几年三致千金富,今日重追二 谢 风。”
三舍人诗 : 指 唐 之 令狐楚 、 王涯 、 张仲素 三人的诗集。三人同为中书舍人,故称。 明 杨慎 《升庵诗话·令狐楚<塞上曲>》:“ 令狐楚 与 王涯 、 张仲素 同时为中书省舍人,其诗长於絶句,号‘三舍人诗’,同为一集。”
三般两样 : 指多个,也指耍手段,弄花样。
三节两寿 : 旧俗对于塾师,逢端午节、中秋节、年节及孔子诞辰,塾师生日,均各加送束脩一月,称为三节两寿。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。
三节人从 : 宋 代(包括 夏 、 辽 、 金 )出国使节的随员。 宋 沉作喆 《寓简》卷六:“近岁衔命出疆,三节人从,赏给丰腆。”《宋史·礼志二二》:“ 金国 贺正旦人使到闕赴宴等坐次,令与宰臣相对稍南。使、副上下马於执政官上下马处。三节人从并於宫门
三花聚顶 : 精为玉花,气为金花,神为九花。道家重修炼,以为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,炼神还虚,最后聚之于顶,可以万劫不侵。 明 张鼎思 《琅邪代醉编》卷三十:“三花聚顶,五气朝元,道家修养之法也。三花落则死矣。三花未落,乘兴来过,言有生之年,未死之日,犹有
三茶六礼 : 犹言明媒正娶。旧指正式婚姻。
三茶六饭 :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。
三荆同株 : 荆树虽三杈而同一株干。比喻同胞兄弟。也指兄弟分而复合。
三荒五月 : 指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期。 萧三 《红军打来晴了天》:“三荒五月有饭吃,九冬十月有衣添。”
三荤五厌 : 泛指荤腥食物。
三薰三沐 : 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同“三衅三浴”。②表示虔敬。③比喻栽培,提携。
三蛇七鼠 : 比喻为害的东西多。
三蛇九鼠 : 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。
三衅三沐 : 衅:以香涂身。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
三衅三浴 : 衅:以香涂身。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
三街两市 : 泛称各街市。
三街六巷 : 泛指大街小巷。
三街六市 : 泛称各街市。
三表五饵 : 汉 代 贾谊 陈献的防御匈奴的办法。以立信义、爱人之状和好人之技为“三表”;以赐之盛服车乘、盛食珍味、音乐妇人、高堂邃宇府库奴婢和亲近安抚为“五饵”。见《新书·匈奴》。 宋 苏轼 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 贾生 固天下奇才,所言亦一时之良策…
三襕贴里 : 明 代钦赏显贵内臣的一种服饰之名。 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内臣佩服纪略》:“自逆 贤 ( 魏忠贤 )擅政,改蟒贴里,膝襴之下,又加一襴,名曰三襴贴里,最贵近者方蒙钦赏服之。”
三觉侍郎 : 宋 赵叔问 之谑称。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中:“ 赵叔问 为天官侍郎,肥而喜睡,又厌宾客,在省,还家,常挂歇息牌於门首,呼为‘三觉侍郎’,谓朝回、饭后、归第故也。”
三角关系 : ◎ [triangle relation] 涉及三个人的一种局面;尤指两男恋一女或两女恋一男的局面和所造成的复杂关系 一场三角关系的喜剧
三角恋爱 : 指一个人和两个异性同时恋爱的不正常的关系。
三言两句 : 几句话。形容话很少。同“三言两语”。
三言两语 : 几句话。形容话很少。
三言之道 : 三句为政之道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“公曰:‘敢问为政如之何?’ 孔子 对曰:‘夫妇别,父子亲,君臣严。三者正,则庶物从之矣。’公曰:‘寡人虽无似也,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。’” 孔颖达 疏:“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者,则上经‘夫妇别、父子亲、君臣严’
三言二拍 : 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。指 明 冯梦龙 纂辑的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和 明 凌濛初 编著的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 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二一篇:“三言二拍,印本今颇难观,可借此窥其大略也。”
三言二语 : 三两句话。形容言语十分简短。
三言五语 : 三两句话。形容言语十分简短。
三言讹虎 : 犹三人成虎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三谏之义 : 指事君之正道。
三豕涉河 :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
三豕渡河 :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三豕:应为“己亥”。同“三豕涉河”。
三豕金根 : “三豕”本作“己亥”,“金根”,史传有金根车,后误作“金银”。指字讹误。
三贞九烈 : 贞:贞操;烈:节烈。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。
三贞五烈 : 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。同“三贞九烈”。
三贤十圣 : 佛教语。《仁王经》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。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、行、向三位。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。《仁王经·菩萨教化品》:“三贤十圣忍中行,唯佛一人能尽原。”《仁王经·菩萨教化品》:“三贤
三败之辱 : 曹沫 为 鲁 将,与 齐 战,三战三败。 鲁庄公 惧,乃献 遂邑 之地以和。 齐桓公 许与 鲁 会于 柯 ,将盟, 曹沫 执匕首劫 桓公 于坛上, 桓公 乃许尽还所侵之地。见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、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。后因以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
三足金鸡 : 传说中的神鸡。 扶桑 有玉鸡,玉鸡鸣则金鸡鸣,金鸡鸣则石鸡鸣,石鸡鸣而后天下之鸡皆鸣。见《神异经·东荒经》。 明 汤式 《一枝花·赠素蟾》套曲:“索强似负灵蓍九尾神龟,更压着叫 扶桑 三足金鸡。”
三足鼎立 :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,各立一方。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
三跨两步 : 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。
三跪九叩 : 叩:磕头。最敬重的礼节。
三迁之教 : 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。
三过其门而不入 :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三过家门而不入 :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,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三连串票 : 即三联串票。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钱谷·三连串票》:“串票者,纳粮花户执之以为据者也。然花户有执,而排里临限,无凭查截,势必问之流水,未免号杂而难稽,故截串之不可不并设也。抑排里有截,而在官完纳,无从稽考,势必凭之日报,又未免止银数而
三迭阳关 : 三迭:反复歌唱某一句;阳关:古关名,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。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。后也比喻离别。
三邻四舍 : 泛指邻居。
三酿五齐 : 泛指醇酒。 清 钱谦益 《<陈鸿节诗集>序》:“譬之於酒,縹清醇酎,三酿五齐,非糟醨之属也。”参见“ 五齐 ”。
三钱之府 : 古代的钱库。
三锤两棒 : 形容处事简单明快。
三长两短 :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。特指人的死亡。
三长善月 : 佛教谓农历正月、五月、九月为斋戒之月。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。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上:“寅、午、戌月,世人多斋素,谓之‘三长善月’。其事盖出於佛书。云大海之内,凡有四洲,中国与四夷特 南赡部 一洲耳。天帝之宫有一镜,能尽见世间人之所
三长四短 : ①特指人的死亡。同“三长两短”。②犹闲话,坏话。
三长斋月 : 同“ 三长善月 ”。 《梵网经》卷下:“於六斋日年三长斋月,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,犯轻垢罪也。”
三门四户 : 各道门户。 元 岳伯川 《铁拐李》第二折:“便道 岳孔目 有个好浑家,三门四户不出,无人能勾得见。”
三门干部 : 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。《人民日报》1965.1.16:“有的自认为是‘自来红’,说什么:‘参加劳动是三门干部的事,我劳动了这么多年,现在又劳动有啥意思。’”
三闾大夫 : 战国 楚 官名,掌 昭 、 屈 、 景 三姓贵族。 屈原 曾任此职。 汉 王逸 《离骚序》:“ 屈原 与 楚 同姓,仕於 怀王 为三閭大夫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祭屈原文》:“敬祭故 楚 三閭大夫 屈君 之灵。”
三闾小玉 : 白芷的异名。 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药谱》:“三閭小玉,白芷。”
三阳五会 : 中医术语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 扁鹊 乃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,以取外三阳五会。” 张守节 正义引《素问》:“手足各有三阴三阳:太阴、少阴、厥阴;太阳、少阳、阳明也。五会者,谓百会、胸会、听会、气会、臑会也。”
三阳五输 : 同“ 三阳五会 ”。 《韩诗外传》卷十:“ 扁鹊 入砥鍼厉石,取三阳五输。”
三阳交泰 : 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。同“三阳开泰”。
三阳开泰 : 《周易》称爻连的为阳卦,断的为阴爻,正月为泰卦,三阳生于下;冬去春来,阴消阳长,有吉亨之象。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。
三顾茅庐 : 顾:拜访;茅庐: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三顾草庐 : 刘备为请诸葛亮,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。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。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。同“草庐三顾”。
三风五气 : 三风:官僚主义、宗派主义、主观主义作风;五气:官气、暮气、阔气、傲气、娇气。指一些工作人员的作风和习气。
三风十愆 : 三种恶劣风气,所滋生的十种罪愆。指巫风二:舞、歌;淫风四:货、色、游、畋;乱风四:侮圣言、逆忠直、远耆德、比顽童,合而为十愆。
三风太守 : 清 吴绮 居官多风力,尚风节,饶风趣,时称“三风太守”。《清史稿·文苑传·吴绮》:“﹝ 綺 ﹞出知 湖州府 ,有吏能。人谓其多风力,尚风节,饶风趣,称为‘三风太守’。”
三饥两饱 : 犹言饥一顿,饱一顿。形容生活艰难。
三首六臂 : 神道的形状。后比喻神通广大,本领出众。同“三头六臂”。
三马同槽 :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。也泛指阴谋篡权。
三魂七魄 : 魂: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;魄: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。道家语,称人身有“三魂七魄”。
三魂出窍 :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。
三鹿为犇 : 宋 刘攽 戏谑 王安石 之语。 宋 邵博 《闻见后录》卷三十:“ 王荆公 喜説字,至以成俗。 刘贡父 戏之曰:‘三鹿为麄,鹿不如牛;三牛为犇,牛不如鹿。’谓宜三牛为麄,三鹿为犇,若难于遽改,欲令各权发遣。 荆公 方解纵绳墨,不次用人,往
三鹿郡公 : 三鹿:合起来是“麤”(粗)字。形容人的粗心大意。
三鼓气竭 : 竭:尽。指力量一再消耗,已经衰减耗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