笨嘴拙舌 : 拙:不巧。形容没有口才,不善言辞。闭口无言 : 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不切实际 : 指不符合实际。长篇大论 : 滔
笨嘴拙舌 : 拙:不巧。形容没有口才,不善言辞。
闭口无言 : 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
不切实际 : 指不符合实际。
长篇大论 : 滔滔不绝的言论。多指内容烦琐、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。
尺水丈波 : 比喻说话夸张,不真实。
出口成章 :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口才好。
出言无忌 : 出言:说话;忌:忌惮。说话没有忌讳。
春蛙秋蝉 : 春天蛙叫,秋天蝉鸣。比喻喧闹夸张、空洞无物的言谈。
词不达意 : 词:言词;意:意思。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。
从容不迫 : 从容:不慌不忙,很镇静;不迫:不急促。不慌不忙,沉着镇定。
低声细语 : 形容小声说话。
对答如流 : 对答:回答。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。形容口才好,反应快。
泛泛而谈 : 泛泛:平常,不深入。一般地浮泛地谈谈。
费舌劳唇 : 说了很多很多的话。
浮文巧语 :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。
附耳低言 : 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。
海阔天空 : 象大海一样辽阔,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。形容大自然的广阔。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,没有中心。
胡编乱造 : 没有根据、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。
加油加醋 :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,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。
结结巴巴 : 形容说话不流利。也比喻凑合,勉强。
噤若寒蝉 : 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津津乐道 : 津津:兴趣浓厚的样子;乐道:喜欢谈讲。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。
居心不良 : 居心:存心;良:善。存心不善。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。
侃侃而谈 : 侃侃:理直气壮,从容不迫。理直气壮、从容不迫地说话。
空洞无物 : 空空洞洞,没有什么内容。多指言谈、文章极其空泛。
口若悬河 : 若:好像;悬河:激流倾泻。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。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
夸夸其谈 :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。
老生常谈 :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。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。
老谋深算 : 周密的筹划,深远的打算。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。
理直气壮 : 理直:理由正确、充分;气壮:气势旺盛。理由充分,说话气势就壮。
伶牙俐齿 : 伶、俐:聪明,灵活。形容人机灵,很会说话。
漫无边际 : 形容非常广阔,一眼望不到边。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,离题很远。
妙语连珠 : 连珠:串珠。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。
默不做声 : 默:沉默。沉默不说一句话
能言善辩 : 能:善于。形容能说会道,有辩才。
能说会道 : 形容很会讲话。
巧舌如簧 : 舌头灵巧,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。形容花言巧语,能说会道。
三人成虎 :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,听的人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
拾人牙慧 : 拾:捡取;牙慧:指别人说过的话。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。
守口如瓶 : 守口:紧闭着嘴不讲话。闭口不谈,象瓶口塞紧了一般。形容说话谨慎,严守秘密。
楼护脣舌 : 《汉书·游侠传·楼护》:“ 楼护 字 君卿 ,……为人短小精辩,论议常依名节,听之者皆竦。与 谷永 (字 子云 )俱为五侯上客, 长安 号曰:‘ 谷子云 笔札, 楼君卿 脣舌’。”后因以“楼护脣舌”为人有辩才的典故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
溜光罄净 : 亦作“ 溜光罄尽 ”。
谓精光,一点不剩。 杨朔 《熔炉》:“老太太就咬着牙,点着指头骂道:‘……我一个快进棺材的老绝户,也给我抢的溜光罄净,只剩一条破棉被。’” 杨朔 《洗兵马》上三:“不出几年,小家业踢蹬的溜光罄尽。”
槐阶棘路 : 泛指三公九卿之位。《魏书·崔楷传》:“伏惟 皇魏 握图临宇,总契裁极,道敷九有,德被八荒。槐阶棘路,实维英哲;虎门、麟阁,实曰贤明,天地函和,日月光曜。”参见“ 槐棘 ”。
溜光水滑 : (1).形容非常整洁,干净。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二:“这时候,里屋的门帘微微掀动,两个打扮得溜光水滑的年轻女人正偷偷地往外瞅着。”《新华文摘》1981年第9期:“我结婚以后那阵,听社员反映,说我穿的溜光水滑。”
(2).形容光亮纯
楚辞章句 : 《楚辞》注本。东汉王逸注。《楚辞》为西汉刘向所辑,原为十六卷,王逸增入己作《九思》一卷,改编为十七卷。书中对《楚辞》各篇作了文字注解,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。是《楚辞》最早的完整注本。
歇后迷语 : 即歇后语。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《春秋》必待《传》而后明,是歇后迷语矣!”参见“ 歇后语 ”。
溜溜湫湫 : 亦作“ 溜溜啾啾 ”。
躲躲闪闪,轻手轻脚的样子。《红楼梦》第八五回:“细看时,就是 贾芸 ,溜溜湫湫往这边来了。”《三侠五义》第五回:“他却又不敢伸寃,只得从角门里溜溜啾啾往里便走。” 梁斌 《播火记》三九:“野兔子偷偷窜出地垅,溜溜湫
溶溶脉脉 : 纷纷不止貌。《绿野仙踪》第七五回:“好半晌 金钟儿 方回过气来,将头向 如玉 肐膊上一枕,泪道儿溶溶脉脉,仍是直流不止。”
歇里歇松 : 无精打采貌。 老舍 《赵子曰》第十二:“ 赵子曰 心中有些不高兴,歇里歇松的往外走,一边走一边叹息。”
溪州铜柱 : 五代 十国时 楚王 马希范 所立。 后晋 天福 五年, 楚 刘勍 以火箭焚 溪州 首领 彭士愁 寨, 士愁 大败,遣其子帅诸酋长纳 溪 、 锦 、 奖 三州印,请降于 楚 。 楚王 以铜五千斤铸柱,高丈二尺,入地六尺,命学士 李皋 铭
溜打精光 : 净尽。 克非 《春潮急》九:“ 黄昆山 被 林长生 的那一连串数字,打昏了头脑,又见大家毫不客气地责备,不觉耍开了牛性子,闷声闷气地说道:‘反正我没有!政府全统购个溜打精光了!’”
溶溶滟滟 : 水大而波光闪动的样子。 朱自清 《蒙自杂记》:“ 南湖 在冬春两季水很少,有一半简直干得不剩一点二滴儿。但到了夏季,涨得溶溶滟滟的,真是返老还童一般。”
滚瓜儿圆 : 滚圆。 梁斌 《红旗谱》三二:“ 大贵 看血流尽了,用刀在猪腿上拉了个小口……猫下腰把嘴对着小口,吹得滚瓜儿圆。”
溶溶曳曳 : 亦作“ 溶溶洩洩 ”。
晃动貌;荡漾貌。 唐 罗隐 《浮云》诗:“溶溶曳曳自舒张,不向 苍梧 即帝乡。”曳曳,一本作“ 洩洩 ”。 宋 范成大 《眼儿媚·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》词:“溶溶洩洩,东风无力,欲皱还休。” 宋 吴
溶溶荡荡 : 水波浮动貌。《红楼梦》第十七回:“只见水上落花愈多,其水愈加清溜,溶溶荡荡,曲折縈紆。”
满满流流 : 方言。形容很满的样子。 柳青 《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》:“在秋收以前扩社的时候,只要锣声一响,哪怕大雨如注,哪怕天黑地黑,霎时间小学校的教室挤得满满流流。”
煎汤洗臀 : 比喻洗刷了臭名声。 明 无名氏 《苏九淫奔》第一折:“婆婆!你道是煎汤洗臀,我道是当风扬粪。只怕那臭名薰透了 孟怀仁 。”
滃滃翳翳 : 云烟笼罩、昏暗晦冥貌。 清 张岱 《陶庵梦忆·筠芝亭》:“亭前后, 太僕公 手植树皆合抱,清樾轻嵐,滃滃翳翳,如在秋水。”
漓漓拉拉 : (1).流滴不断貌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五三回:“这 鼂无晏 只见他东瓜似的搽了一脸土粉,抹了一嘴红土胭脂,漓漓拉拉的使了一头棉种油。”《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·推行“财务包干”的经验》:“过去大车用大刷子抹油,像大棒锤似的,抹不进车轴里去,漓
满清末造 : ◎ [the last years of Qing Dynasty;last part of Qing Dynasty] 清朝末年。满清,清王朝是满族统治者建立的,所以当时的革命党人叫它“满清”。末造,一个朝代的建
照模照样 : 完全按照原来的模样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:“第一要紧把昨日 琴儿 和丫头、梅花,照模照样,一笔别错,快快添上。”
满满堂堂 : 方言。形容很满的样子。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四:“ 萧祥 回到农会里屋,这儿又是满满堂堂一屋子的人。” 杜鹏程 《年青的朋友》一:“过往的车子,都满满堂堂地载着材料,捎个人是万万不行的。”
溶溶澹澹 : 水波盛大起伏貌。 苏曼殊 《断鸿零雁记》第七章:“扶摇羊角,溶溶澹澹。”
滃滃澹澹 : 云气腾涌貌。 汉 贾谊 《旱云赋》:“遥望白云之蓬勃兮,滃滃澹澹而妄止。”
滚圆溜胖 : 形容丰满肥壮。 柳青 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十章:“ 姚士杰 站起来了。他一只手搔着母马滚圆溜胖的臀部,另一只手伸下去捏马奶子,他想要准确地判断下骡驹的日期。”
满口胡柴 : 满嘴胡说。胡柴,犹胡扯。《石点头·卢梦仙江上寻妻》:“船上又笑道:‘满口胡柴。’苍头道:‘胡柴倒没有,只有柴胡,换些红娘子与我。’”
痴男騃女 : 犹言痴儿騃女。 唐 白居易 《寒食夜》诗:“抱膝思量何事在,痴男騃女唤鞦韆。”参见“ 痴儿騃女 ”。
痴顽老子 : 愚蠢迟钝的老头。多用为自嘲、自谦之辞。《新五代史·杂传十六·冯道》:“ 德光 责 道 事 晋 无状, 道 不能对。又问曰:‘何以来朝?’对曰:‘无城无兵,安敢不来。’ 德光 誚之曰:‘尔是何等老子?’对曰:‘无才无德痴顽老子。’ 德光 喜,
猿猴献果 : 唐 代酷吏所制立枷的名称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刑部·立枷》:“三木囊头,自古有之,盖如桎梏示辱耳。至 唐 酷吏,始有‘凤凰晒翅’,‘猿猴献果’诸名,亦用以一时拷讯耳。”
睖睖睁睁 : 眼睛直视发呆。《西游记》第五回:“这原来是个定身法,把那七衣仙女,一个个睖睖睁睁,白着眼,都站在桃树之下。”亦省作“ 睖睁 ”。 梁斌 《红旗谱》三:“说到这里,那人睖睁着眼睛,盯了 朱老忠 半天。” 康濯 《东方红》第五章二:“ 孟虎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