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十二章出现的成语_四字词语
彬彬文质 : 彬彬:配合谐调。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,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。不亦乐乎 : 乎: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,这里相当于“吗”。用来表示极度、非常、淋漓尽致地意思。不堪其忧 : 忧:愁苦。
彬彬文质 : 彬彬:配合谐调。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,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。
不亦乐乎 : 乎: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,这里相当于“吗”。用来表示极度、非常、淋漓尽致地意思。
不堪其忧 : 忧:愁苦。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。
不改其乐 :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。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。
不相为谋 : 谋:商量。相互之间没法商量。指彼此观点不同,不宜共同谋划事情。
不知肉味 :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肉可吃。
不耻下问 :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,而不觉得不好意思。
不舍昼夜 : 舍:放弃。不放弃白天和黑夜。比喻夜以继日。
察言观色 : 察:详审。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。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。
成事不说 : 说:解说。原指事情已成,不要再解说;后指事情已过,不要再解说。
穿窬之盗 : 穿:指穿壁;窬:通“逾”,从墙上爬过去。从墙上爬过去。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。
从心所欲 : 按照自己的意思,想怎样便怎样。
箪食瓢饮 : 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
道不同不相为谋 :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,就不能在一起谋划。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。
道听途说 : 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来的、路上传播的话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耳顺之年 :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。
饭蔬饮水 : 形容清心寡欲、安贫乐道的生活。
割鸡焉用牛刀 :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过犹不及 : 过:过分;犹:象;不及:达不到。事情做得过头,就跟做得不够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。
后生可畏 : 后生:年轻人,后辈;畏:敬畏。年轻人是可敬畏的。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。
患得患失 : 患:忧患,担心。担心得不到,得到了又担心失掉。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。
季孙之忧 : 季孙:鲁国大夫;忧:忧患。指内部的忧患。
既往不咎 : 咎:责怪。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,就不必再责怪了。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。
见义勇为 : 看到正义的事,就勇敢地去做。
见贤思齐 : 贤:德才兼备的人;齐:相等。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。
举一反三 : 反:类推。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。
老而不死 :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,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。
老而不死是为贼 :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。
乐在其中 : 喜欢做某事,并在其中获得乐趣。
陋巷箪瓢 : 陋:简陋,窄小;箪: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。住在陋巷里,用箪吃饭,用瓢喝水。形容生活极为穷苦。
敏而好学 : 敏:聪明;好:喜好。天资聪明而又好学。
名不正则言不顺 : 名:名分;顺:合理。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,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。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,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。
名正言顺 : 名:名分,名义;顺:合理、顺当。原指名分正当,说话合理。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,道理也说得通。
默而识之 : 默:不语,不说话。识:记。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。
内省不疚 : 指自我反省,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,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。
牛刀割鸡 : 杀只鸡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大材小用。
匹夫不可夺志 : 匹夫:古指平民中的男子,后泛指一般人。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,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坚定,不可动摇。
巧言令色 : 巧言:花言巧语;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形容花言巧语,虚伪讨好。
任重道远 : 任:负担;道:路途。担子很重,路很远。比喻责任重大,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
三十而立 :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