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贫守道 : 安于贫穷,恪守信仰。鳌愤龙愁 : 如鼍愤怒,如龙忧愁。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。摆龙门阵 : 闲谈,聊天,讲故事。白龙鱼服 : 鱼服:穿起鱼的外衣。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。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
安贫守道 : 安于贫穷,恪守信仰。
鳌愤龙愁 : 如鼍愤怒,如龙忧愁。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。
摆龙门阵 : 闲谈,聊天,讲故事。
白龙鱼服 : 鱼服:穿起鱼的外衣。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。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,改装出行。
百龙之智 : 龙:公孙龙,战国时人,著有《公孙龙子》。一百个公孙龙的智慧。形容非常聪明。
扳龙附凤 : 指依附龙凤而升空。
笔底龙蛇 : 犹言笔走龙蛇。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变化多端 : 端:头绪。形容变化极多。也指变化很大。
变化莫测 : 测:估测。变化很多,不能预料。
变化无穷 : 穷:尽,终结。形容不断变化,没有止境。
才貌双全 : 才学相貌都好。
藏污纳垢 : 污、垢:肮脏的东西。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藏龙卧虎 :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,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。
禅世雕龙 : 指文章世代相传。
蝉蜕蛇解 : 蝉蜕: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;解:脱。蝉脱壳,蛇换皮。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。
蝉蜕龙变 : 蝉蜕: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。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。
车水马龙 : 车象流水,马象游龙。形容来往车马很多,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。
车马如龙 : 车马像游龙。形容车马往来不绝,繁华热闹的景象。
称心如意 : 形容心满意足,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。
乘龙快婿 : 乘龙: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。快婿:称意的女婿。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。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。
乘龙佳婿 : 乘龙: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。佳婿:称意的女婿。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。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。
乘龙配凤 : 比喻得佳偶,结良缘。
成龙配套 : 将零部件搭配起来,成为一套完整的整体。
尺蠖之屈 : 尺蠖:虫名,体长约二三寸,屈伸而行。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。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。
川流不息 : 川:河流。形容行人、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。
春风得意 : 得意:扬扬自得的样子。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。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。
大人虎变 : 虎变:如虎身花纹的变化。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。
大水冲了龙王庙 : 比喻本是自己人,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。
大水淹了龙王庙 : 龙王庙:管水之神的庙宇。比喻本是自己人,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。
打凤牢龙 : 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。
打凤捞龙 : 凤、龙:这里指人才。比喻搜索、物色难得的人才。
打虎牢龙 : 犹言打凤牢龙。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。
得婿如龙 : 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。
电闪雷鸣 : 闪电飞光,雷声轰鸣。比喻快速有力。也比喻轰轰烈烈。
雕章琢句 : 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。
雕龙画凤 : 刻绘龙凤。
鼎成龙升 : 指帝王去世。同“鼎成龙去”。
鼎湖龙去 : 指帝王去世。同“鼎成龙去”。
鼎成龙去 : 指帝王去世。
斗志昂扬 : 昂扬:情绪高涨。斗争的意志旺盛。
十代冥王 : 即十殿阎王。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。《西游记》第三回:“十王躬身道:‘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。’ 悟空 道:‘快报名来,免打!’十王道:‘我等是 秦广王 、 初江王 ……。’”参见“ 十殿阎王 ”。
十二博士 : 汉宣帝 黄龙 元年立十二博士。即《易》之 施讐 、 孟喜 、 梁丘贺 ,《书》之 欧阳生 、 夏侯胜 、 夏侯建 ,《诗》之 辕固生 、 申培 、 韩婴 ,《礼》之 后苍 ,《春秋穀梁传》之 江翁 ,《春秋公羊传》之 严彭祖 。参阅《汉书
十日平原 : 比喻朋友连日欢聚。 汪洋 《归途奉怀闽中诸友用去岁留别闽中诸友韵》:“ 海南 重见又相离,我本天涯唱《竹枝》。十日 平原 留不醉,一帘飞瀑看何时?”参见“ 十日饮 ”。
十六才子 : 古史相传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,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,合称“十六才子”。见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。后用为称颂皇帝的辅佐大臣之典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》:“虽十六才子,明允篤诚;八百诸侯,专心同德……未足云也。”参见“
十方常住 : 佛教语。四种常住之一。谓接待往来僧人的寺院。亦称庙产等物品。见《行事钞》卷中之一。《翻译名义集·寺塔坛幢》:“十方常住:如僧家供僧常食,体通四方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我这里是个非细去处。只因是十方常住,被一个云游和尚,引着一个道人,来此住
十方世界 : 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。《无量寿经》卷下:“佛告 阿难 , 无量寿佛 威神无极,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,莫不称叹。”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·衣和庵主》:“ 衣和庵主 , 苏州 崑山 人也……有四偈,《咏藤龕》偈云:‘十方世界
十大洞天 : 道教谓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地。即 王屋山洞 、 委羽山洞 、 西城山洞 、 西玄山洞 、 青城山洞 、 赤城山洞 、 罗浮山洞 、 句曲山洞 、 林屋山洞 、 括苍山洞 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二七:“太上曰十大洞天者,处大地名山之间,是上天遣群仙
十六字令 : 词牌名。又名《归字谣》、《苍梧谣》。因全词为十六字,故名。单调,三平韵。
十二辰堆 : 古代设在衙门和驿站前用以报时的时辰台。 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三:“ 开元 中, 郑审 检校两京馆驛。今驛门前十二辰堆,即 审 所剏。十二辰堆,即今各衙门堂前时辰臺也。驛骑虑有淹迟,故置堆以纪去来之候耳。”
十六天魔 : 古代宫中表演天魔舞的十六名宫女。《元史·顺帝纪六》:“时帝怠於政事,荒于游宴,以宫女 三圣奴 、 妙乐奴 、 文殊奴 等一十六人按舞,名为十六天魔,首垂髮数辫,戴象牙佛冠,身被缨络、大红销金长短裙、金杂袄、云肩、合袖天衣、綬带鞋韈,各执加巴
十二碧峰 : 指 巫山 十二峰。因其四时常碧,故称。 唐 刘禹锡 《松滋渡望硖中》诗:“ 巴 人泪应猿声落, 蜀 客船从鸟道回。十二碧峰何处所? 永安宫 外是荒臺。”参见“ 十二巫峰 ”。
十二晚峰 : 指夕照中的 巫山 十二峰。 前蜀 皇甫松 《天仙子》词之一:“ 刘郎 此日别天仙,登綺席。泪珠滴,十二晚峰高歷歷。” 前蜀 毛文锡 《巫山一段云》词:“雨霽 巫山 上,云轻映碧天。远峰吹散又相连,十二晚峰前。”
十全老人 : 清 乾隆帝 晚年的自号。 清高宗 《十全老人之宝说》:“《十全记》既成,因选 和闐 玉鐫‘十全老人’之宝。”参见“ 十全 ”。
十相具足 : 谓容貌十分美好。《警世通言·金明池吴清逢爱爱》:“好个十相具足的小娘子,恨不曾访问他居止姓名。”
嚼腭捶床 : 形容极其愤恨。 清 戴名世 《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》:“ 大鋮 尝以梨园子弟为间谍……窃听诸名士口语,顾诸名士酒酣,輒戟手詈 大鋮 为快。 大鋮 闻之,嚼齶搥床大恨。”
十三太保 : ◎ [the thirteen naughty children] 相传唐朝末年的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,都任太保官职。台湾的一些顽劣的男学生结盟做坏事,自称“十三太保”,一些女学生则自称“十三太妹&rdq
十年九潦 : 亦作“ 十年九涝 ”。
几乎每年都闹水灾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 禹 之时十年九潦,而水弗为加益。”如:这个地区,不只十年九涝,而且土地贫瘠,棉、粮作物产量很低。
十姓百名 : 许多不同姓名的人。《庄子·则阳》:“丘里者,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。”
十经童子 : 南朝 宋 周续之 十二岁时通五经五纬,被称为“十经童子”。 晋 无名氏 《莲社高贤传·周续之》:“ 周续之 ,字 道祖 , 雁门 人……十二诣 范寧 受业,通五经五纬,时号十经童子。”参见“ 十经 ”。
十七弟子 : 指 孟子 的弟子 公孙丑 、 孟仲子 、 公都子 、 陈臻 、 高子 、 徐辟 、 乐正子 、 咸丘蒙 、 孟季子 、 陈代 、 彭更 、 万章 、 屋庐子 、 告子 、 桃应 、 充虞 、 周霄 十七人。参阅 明 张九韶 《群书拾唾》。
十二相属 : 古代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,即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、辰龙、巳蛇、午马、未羊、申猴、酉鸡、戌狗、亥猪。后以为人生在某年即肖某物,如子年生的肖鼠,丑年生的肖牛等,称为“十二相属”,又称“十二生肖”。 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卷上:“大虫、老鼠,
斆学相长 : 谓教与学相互促进。 明 王守仁 《教条示龙场诸生·责善》:“使吾而是也,因得以明其是;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,盖斆学相长也。”参见“ 教学相长 ”。
十年浩劫 : 即十年内乱。 冰心 《空巢》:“ 老梁 看到我涂黑脸的那一天,只是十年浩劫的开始!”
十言之教 : 传说为 伏羲 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。 汉 郑玄 《六艺论》:“ 虙羲 作十言之教,曰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、消、息。” 罗惇曧 《文学源流》:“稽诸经传,十言之教,肇始 庖牺 ,屯蒙甫辟,曙光斯见。”
十年九荒 : 几乎年年都闹灾荒。 清 刘书年 《刘贵阳说经残稿》:“此等地全赖人力,与其十年九荒,草如择最下之区,挑深为塘,以洩积水。”如:在旧社会,这是个十年九荒的重灾区。
十家连坐 : 旧时的一项统治办法。以十家为一组,一家犯法,其余九家如不检举,就同罪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“令民为什伍,而相牧司连坐” 唐 司马贞 索隐:“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,若不纠举,则十家连坐。”《痛史》第十一回:“这里行的是十家联保法;有一家置了私
攘攘垓垓 : 纷乱貌。 元 马致远 《陈抟高卧》第三折:“攘攘垓垓不伶俐,是是非非无尽期。”
十二时神 : 亦称“ 十二辰神 ”。
古代相传为掌管时辰的神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:“ 崑崙 山上 无外之山 ,在 崑崙 东南万二千里,五龙天皇皆出此中,为十二时神也。”《宋史·舆服志一》:“十二神舆,赤质,四门旁刻十二辰神,緋绣轮衣,
十一而税 : 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。相传为 夏 商 周 三代的田税制度。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王者十一而税,而颂声作矣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“盍彻乎” 三国 魏 何晏 集解:“ 周 法十一而税,谓之彻。”一本作“什一而税”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诘鲍
舋闻罕漫 : 昏暗不明貌。《文选·扬雄<剧秦美新>》:“在乎混混茫茫之时,舋闻罕漫而不昭察,世莫得而云也。” 李善 注:“舋闻罕漫,不明之貌也。”舋,五臣本作“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