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兽率舞 : 各种野兽,相率起舞。旧指帝王修德,时代清平。抃风舞润 : 抃:鼓掌;润:雨水。如燕在风中飞翔,象商羊在雨中起舞。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后比喻意气相合。伯歌季舞 : 伯:大哥;季:小弟。
百兽率舞 : 各种野兽,相率起舞。旧指帝王修德,时代清平。
抃风舞润 : 抃:鼓掌;润:雨水。如燕在风中飞翔,象商羊在雨中起舞。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后比喻意气相合。
伯歌季舞 : 伯:大哥;季:小弟。哥哥唱歌,弟弟跳舞。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。
长袖善舞 : 袖子长,有利于起舞。原指有所依靠,事情就容易成功。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,善于钻营,会走门路。
吹弹歌舞 : 演奏管弦乐器,唱歌跳舞。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。
绰约多姿 : 绰约:姿态优美的样子。形容女子体态的美。
多才多艺 :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。
多种多样 : 多方面,各种各样或有变化。
婀娜多姿 : 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。
粉饰太平 : 粉饰:涂饰表面。把社会黑暗混乱的状况掩饰成太平的景象。
丰姿绰约 : 丰姿:风姿,风度姿态。绰约:柔美的样子。形容女子体态柔美,神采飘逸。同“丰神绰约”。
丰神绰约 : 绰约: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。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。
歌扇舞衫 : 歌扇: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;舞衫: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。歌舞的装束、用具,即指歌舞。也指能歌善舞的人。
歌舞升平 : 升平:太平。边歌边舞,庆祝太平。有粉饰太平的意思。
歌台舞榭 : 榭: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。演奏乐曲、表演歌舞的场所。
歌楼舞榭 : 榭: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。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。泛指歌舞场所。
歌莺舞燕 : 歌声宛转如黄莺,舞姿轻盈如飞燕。亦形容景色宜人,形势大好。
鼓舞欢欣 : 形容高兴而振奋。同“欢欣鼓舞”。
鼓舞人心 : 鼓舞:振作,奋发。振奋人们的信心。增强人们的勇气。
光华夺目 : 犹光彩夺目。形容鲜艳耀眼。
酣歌恒舞 : 形容纵情歌舞,耽于声色。
欢欣鼓舞 : 欢欣:欣喜;鼓舞:振奋。形容高兴而振奋。
缓歌慢舞 : 柔和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。同“缓歌缦舞”。
缓歌缦舞 : 柔美的歌声和舞姿。
矫若惊龙 : 矫:矫健。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,或舞姿婀娜。
矫若游龙 :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,或舞姿婀娜。同“矫若惊龙”。
龙飞凤舞 :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,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,灵活舒展。
鸾回凤翥 : 形容舞姿优美。
眉飞色舞 : 色:脸色。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。
美不胜收 : 胜:尽。美好的东西很多,一时看不过来。
美轮美奂 : 轮:高大;奂:众多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。
名不副实 : 副:相称,符合。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。指空有虚名。
能歌善舞 : 擅长歌舞。
袅袅娜娜 :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。同“袅袅亭亭”。
翩翩起舞 : 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。
翩跹而舞 : 翩跹:轻扬飘逸的样子。常用以形容轻快旋转的舞姿。
婆娑起舞 :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。
前歌后舞 : 原指武王伐纣,军中士气旺盛,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。
千姿百态 :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。
千娇百媚 : 娇、媚:美好。形容女子姿态美好。
踢斛淋尖 : 旧时盘剥百姓、多收赋粮的一种手段。踢斛,用脚踢动装满粮食的斛斗,使米粒密集充实,以便再装;淋尖,粮食装平斛斗后继续装成锥形,而使米粒淋漓下滑。《明律·户律·多收税粮斛面》:“踢斛淋尖,多收斛面者,杖一百。” 清 叶梦珠 《阅世编·徭役》:
踏芦渡江 : 《坚瓠广集·离地草》引 唐 冯贽 《记事珠》:“ 兎牀国 有离地草,人以藉足,不步而行。 达磨 见 梁武 ,去来自由,以有此草也。其叶如芦,故传踏芦渡江。”因用指佛法广大,本领非凡。 清 赵翼 《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》诗:“乘杯过河驶往还
踢枪弄棒 : 犹言使枪弄棒。《何典》第九回:“众鬼都踢枪弄棒到后北监门口。”
虢国夫人 : 唐 杨贵妃 姊。行三,嫁 裴氏 。 天宝 七载封为 虢国夫人 ,得宠遇。 唐 杜甫 有《虢国夫人》诗:“却嫌脂粉涴颜色,淡扫娥眉朝至尊。”讽其自炫丽质。 天宝 十五载 安禄山 陷 长安 ,随 玄宗 、 贵妃 西行,途中为 陈仓 令 薛景
踢良秃栾 : 飘转貌。 元 费唐臣 《贬黄州》第二折:“寒森森朔风失留疎剌串,舞飘飘瑞雪踢良秃欒旋。”
踏雪寻梅 : 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七:“或曰:‘相国(指 郑綮 )近有新诗否?’对曰:‘诗思在 灞桥 风雪中驴子上,此处何以得之?’盖言平生苦心也。” 明 程羽文 《诗本事·诗思》:“ 孟浩然 诗思在 灞桥 风雪中驴子背上。”后因以“踏雪寻梅”
谴责小说 : 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,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、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。代表作家、作品有 李伯元 的《官场现形记》、 吴趼人 的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等。 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二八篇:“其在小説,则揭发伏藏,显
踢踢碰碰 : 行走跌撞貌。 聂绀弩 《论时局》:“我一面踢踢碰碰,一面怨天尤人,带着在浑身倾泻的汗水和两脚的水泡,如醉如痴地走下了山。”
踢里踏拉 : 象声词。 魏巍 《东方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他的开花鞋踢里踏拉地,‘就是这个讨厌。’他心里想。”
醉吐车裀 : 同“ 醉吐相茵 ”。
清 宋琬 《奉和孙北海先生元韵》:“平生故吏 彭宣 在,醉吐车裀忆往时。”
踢雪乌骓 : 良马名。以其四蹄皆白、通身乌黑,故名。《水浒传》第五五回:“﹝ 呼延灼 ﹞便从中军舞起双鞭,纵坐下那匹御赐踢雪乌騅,咆哮嘶喊,来到阵前。”参见“ 踏雪马 ”。
醉倒马杓 : 形容喝醉了酒,糊糊涂涂的样子。 梁斌 《红旗谱》十一:“又从人群里蹦出一个人,醉倒马杓地走上来。”
踢里拖落 : 象声词。 魏巍 《在风雪里》:“大衣拖着地,踢里拖落地走着。”
踢踢绊绊 : 行走跌撞貌。 莫应丰 《竹叶子》:“五十九岁的 冬至 二爹摸黑走进门,踢踢绊绊来到 张树基 床前。”
醉倒山公 : 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 山季伦 为 荆州 ,时出酣畅,人为之歌曰:‘ 山公 时一醉,径造 高阳池 ,日莫倒载归,茗艼无所知。’”后以“醉倒山公”形容酒醉。 宋 辛弃疾 《乌夜啼·山行约范廓之不至》词:“江头醉倒
遵本舍末 : 谓遵循富国强兵的根本之道而舍弃浮华伪杂的末务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萧太尉上便宜表》:“虽儒 墨 异学,名法各治,至於遵本捨末,其概一也。”
醇醇闷闷 : 浑浑噩噩神志不清的样子。 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事部二》:“为令者有八难:……醇醇闷闷,见为无奇,而奸駔蜚语,据以为实,三也。”
醉杨妃色 : 粉红色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二回:“外国床上,掛了湖色縐纱外国式的帐子,罩着醉杨妃色的顾綉帐檐。” 张友鹤 校注:“醉杨妃色,粉红色。”
醉态蒙眬 : 醉后神志迷糊,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董生》:“﹝女﹞笑曰:‘何如?醉态矇矓,不知伊何,遂诬妄若此。’”
踢嚓咯嚓 : 象声词。 杨朔 《三千里江山》第十五段:“这一来,洋镐抡的欢起来,踢嚓咯嚓,光见地面直冒火星。”
醉涂司命 : 民间年终祭灶神的一种习俗。 清 吴骞 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﹝十二月﹞二十四日, 秋鸿 来,亦留住宿,观祀灶。 秋鸿 乃留诗曰:‘醉涂司命欲朝天,爆竹声中惜逝川。’”参见“ 醉司命 ”。
醉眼蒙眬 : 酒醉后眼睛迷糊的样子。 元 曾瑞 《留鞋记》第二折:“醉眼矇矓唤不开,一枕南柯懒觉来。”亦作“ 醉眼朦腾 ”、“ 醉眼朦朧 ”。 元 白朴 《青杏子·咏雪》套曲:“醉眼朦腾问 小蛮 ,多管是南轩蜡梅绽。” 元 姚燧 《蟾宫曲》:“綺罗
醋浸曹公 : 醋梅的谑称。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讥谑》:“ 吴 人多谓梅子为‘曹公’,以其尝望梅止渴也。又谓鹅为‘右军’。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燖鹅,作书云:‘醋浸曹公一甏,汤燖右军两隻,聊备一饌。’”
醇醇实实 : 淳厚朴实。 梁斌 《红旗谱》二四:“人们见他两人醇醇实实,庄稼百姓样子,都扭过头来,睁着大眼睛看。”
镇殿将军 : 古时朝廷新年朝会时立于殿角的武装侍卫。选身躯高大者担任。 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元旦朝会》:“正旦大朝会,车驾坐 大庆殿 ,有介胄长大人四人立于殿角,谓之‘镇殿将军’。” 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大汉》:“国朝镇殿将军,募选身躯长大异
题名乡会 : 宋 代进士及第,各集同乡于佛寺,列书姓名,以资纪念,谓之题名乡会。 宋 赵昇 《朝野类要·题名》:“进士及第,各集乡人于佛寺,作题名乡会,此起于 唐 之 慈恩寺塔 也。若官司州县厅事,各立题碑者,盖备遗亡尔。”
颛顼之虚 : 二十八宿中虚宿的别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:“顓頊之虚,虚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十年》:“今兹岁在顓頊之虚。” 杜预 注:“顓頊之虚,谓玄枵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北方三次以玄枵为中。玄枵次有三宿,又虚在其中。以水位在北,顓頊居之,故谓玄枵虚星为顓頊之虚
颙颙卬卬 : (1).形容体貌庄重恭敬,气概轩昂。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“顒顒卬卬,如圭如璋,令闻令望。” 毛 传:“顒顒,温貌。卬卬,盛貌。” 郑玄 笺:“王有贤臣,与之以礼义相切瑳,体貌则顒顒然敬顺,志气则卬卬然高朗。”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
飘飘拽拽 : 形容飘拂拖带的样子。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九回:“﹝ 妙玉 ﹞拴着秋香色的丝绦;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;手执麈尾、念珠。跟着一个侍儿,飘飘拽拽的走来。”
镇神头势 : 即镇神头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以一着解两征,至今棋谱中传下镇神头势。”参见“ 镇神头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