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类分门 : 按一定标准分成门类。参见“分门别类”。不明事理 : 明:明白,懂得。不懂得事物的道理。不留余地 :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。多形容言语、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。不知春秋 : 不知道当前是什
别类分门 : 按一定标准分成门类。参见“分门别类”。
不明事理 : 明:明白,懂得。不懂得事物的道理。
不留余地 :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。多形容言语、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。
不知春秋 : 不知道当前是什么季节或局面。
吹毛数睫 : 比喻目光短浅,只注意微末细节。
斗筲之徒 : 比喻气量狭小,才识短浅的人。同“斗筲之人”。
斗筲之人 : 斗:容器,一斗=十升;筲:竹器,容一斗两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。
短见薄识 : 指见识短浅。
蕃篱之鷃 : 蕃篱:篱笆;鷃:鹌鹑。篱笆中间的鹌鹑。比喻目光短浅,阅历狭窄的人。
焚林而猎 : 焚烧树木林,猎取禽兽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久打算。
管蠡窥测 : 窥:从小孔中看物。从竹管里看天,用瓢测量海水。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、片面,见识短浅。
寒腹短识 : 形容人知识贫乏,见识短浅。
黄雀在后 :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,也比喻有后顾之忧。
蟪蛄不知春秋 : 蟪蛄:蝉的一种,也叫寒蝉、伏天儿,春生夏死,夏生秋死,因此知春而不知秋,知秋则不知春。比喻见识短浅。
见金不见人 : 只看见金子,没有看见人。比喻人目光短浅,唯利是图。
竭泽而渔 : 泽:池、湖。掏干了水塘捉鱼。比喻取之不留余地,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远打算。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。
井中视星 : 从井里看天上的星星。比喻眼光短浅,见识狭隘。
井底之蛙 :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狭窄的人。
井蛙之见 : 见:见解。井底之蛙那样狭隘的见解。比喻狭隘短浅的见解。
拘墟之见 : 拘:拘守;墟:指所居住的地方。原指井底之蛙受所处空间的限制,只能看到一点天空。现多用来形容狭镒短浅的见识。
虑不及远 : 远:长远。老虎不到长远。形容目光短浅。
盲人摸象 :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,就乱加猜测,想做出全面的判断。
盲瞽之言 : 盲瞽:眼睛瞎,比喻不明事理。指见识短浅或没有分寸的话。常用作自谦语。
眇小丈夫 : 眇:微小。指身材矮小瘦弱的男人。也指见识短浅的男人。
目光短浅 : 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。
目光如豆 : 目光:眼光。眼光象豆子那样小。形容目光短浅,缺乏远见。
目光如鼠 : 鼠目寸光,形容目光短浅或行为不正。
目论浅识 : 目论:眼前之论。比喻见识短浅。
齐世庸人 : 齐世:同于世俗的;庸人:平庸的人,也指见识短浅的人。比喻与世俗同俯仰或见识短浅的人。
肉食者鄙 : 肉食者:吃肉的人,引伸为有权位的人;鄙:鄙陋。旧时指身居高位、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。
杀鸡取卵 : 卵:蛋。为了要得到鸡蛋,不惜把鸡杀了。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。
鼠目寸光 :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米远。形容目光短浅,没有远见。
双瞳如豆 : 瞳:瞳孔。形容人的目光短浅。
螳螂黄雀 : 比喻目光短浅,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。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略语。
螳螂捕蝉 : 蝉:知了。螳螂捉蝉,不知潜在危险。比喻目光短浅。
唯利是图 : 唯:只有;图:图谋,追求。只要有利可图,什么事都干。
瓮天蠡海 : 自瓮窥天,以瓢测海。比喻识见短浅。
瓮天之见 : 瓮天:坐在瓮中观天,见天不大。比喻短浅的见识。
夏虫不可以语冰 :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
夏虫不可语冰 : 语:谈论。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
七起八落 : 多次上下升降。形容麻烦不堪。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十回:“只恨这是一条旱路,虽有离宫别馆,晚间住札,日间那些车尘马足的劳攘,甚是闷人;再带了许多妃妾们,七起八落,如何能彀快活?”
七宝团圞 : 圆月的美称。古代民间传说,月由七宝合成,故云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天咫》:“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,月势如丸,其影日烁其凸处也,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闻乐》:“七宝团圞,周三万六千年内;一轮皎洁,满一千二百里中。
七重围子 : 密密层层的警卫军。 元 无名氏 《射柳捶丸》第一折:“他覷那三层鹿角如平荡,你看那七重围子直冲撞,他去那千军队里寻贼将。” 元 无名氏 《伐晋兴齐》第三折:“虎狼般军校雁行齐,冰霜般剑戟鱼鳞砌,更有这七重围簇拥着金顶莲花内。” 明 无
七方十齐 : 泛指中医的各种方剂。齐,方剂。 清 钱谦益 《范司马参机奏疏序》:“良医之治病,有剂有本。治标者,寒热补泻,七方十齐,可以诊而知,知而言者也。”参见“ 七方 ”。
七宝莲池 : 即七宝池。 冰心 《往事二》三:“天国泥犁,任她幻拟:是泛入七宝莲池?是参谒白玉帝座?”
七品琴堂 : 封建时代对县令的美称。因县令官阶一般为七品,故云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,装束得七品琴堂样子。”
七托八转 : 辗转委托。《十月》1981年第2期:“他珍重地保存了两只柚子,又七托八转,终于捎给了‘飞’得远远的 尤芯芯 。”
七肥八瘦 : 形容胖瘦不一。《西游记》第九一回:“又见那七长八短,七肥八瘦的大大小小妖精,都是些牛头鬼怪,各执枪棒。”
七杂八色 : 形容品种与颜色纷杂多样。 李古北 《农村奇事》:“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--全部把牲口牵来了。单干户们的牲口也牵来不少。骡子、马、驴、牛,七杂八色,站了一场,象牲口集一样。”
七子八壻 : 唐 郭子仪 有子八人,壻七人,皆朝廷重官。见《旧唐书·郭子仪传》。后因以“七子八壻”形容子、婿众多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我家中又没有七子八壻,只有一个孩儿,如何去得?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蔡公逼试》:“你怎説这话?如
七菱八落 : 菱角易落,故民谚有“七菱八落”之语。 清 梁绍壬 《两般秋雨盦随笔·菱落》:“菱角最易落,故谚曰:七菱八落。前人以对十榛九空,工切无比。” 清 王端履 《重论文斋笔录》卷一:“曾忆一书七零八落作七菱八落,谓菱角熟时无不自落。”
七角八角 : 怒目圆睁,眼眦欲裂貌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二:“把不定心中拘拘地跳,眼睁得七角八角,两箇将军近不得其脚。”
七十二沽 : 河北省 境 白河 支流,相传有七十二沽,其在 天津 者有二十一沽,故亦以借指 天津 。 清 黄遵宪 《水滨》诗:“七十二沽秋色满,不堪吹鬢半胡尘。” 钱仲联 注引《畿辅通志》:“ 天津 有七十二沽之名,在县境者实祇二十一沽,皆从 西潞河
七阻八挡 : 形容多次阻拦。 叶文玲 《井旁的柚子树》:“ 老凌 七阻八挡,好不容易才说服了他不抱柴禾烧茶,也不去小街口买烟。”
七子均养 : 谓人君对臣民当一视同仁。语本《诗·曹风·鸤鸠》:“鳲鳩在桑,其子七兮。” 毛 传:“鳲鳩之养其子,朝从上下,莫从下上,平均如一。” 郑玄 笺:“喻人君之德当均一於下也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上责躬应诏诗表》:“七子均养者,鳲鳩之仁也。”
七升之布 : 粗布,幅含五百六十缕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 子服 之妾,衣不过七升之布。” 韦昭 注:“八十缕为升。”按,古代朝服十五升(即二尺二寸幅内含一千二百缕),七升之布,缕数不及其半,故为粗布。
七级浮图 : 亦作“ 七级浮屠 ”。
七层佛塔。浮图,梵文Buddhastūpa的音译。《资治通鉴·陈长城公祯明元年》:“﹝帝﹞於 建康 造 大皇寺 ,起七级浮图;未毕,火从中起而焚之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六:“贫姑慈悲为本,设法夫人救他一命,胜造七级
七级芙蓉 : 借指七级浮图。 明 何景明 《咏天灵寺塔》:“七级芙蓉起,千年舍利藏。”
七留七林 : 亦作“ 七留七力 ”。
悄悄地;慢慢地。 元 关汉卿 《谢天香》第三折:“可又早七留七力来到我跟底,不言语立地。” 元 高文秀 《黑旋风》第二折:“我这里七留七林行,他那里必丢不搭説。”
七代先灵 : 七代祖先。泛指历代祖先。 元 石德玉 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谁著你桑园里戏弄人家良人妇!便跳出你那七代先灵也做不得主!” 元 马致远 《任风子》第三折:“你便是我亲兄弟,跳出俺那七代先灵将我来劝不得。” 元 无名氏 《桃花女》第四折:
七楞八瓣 : 形容凹凸不平。楞,同“ 棱 ”。 老舍 《老张的哲学》第三一:“ 小山 摘下眼镜,擦了擦眼镜,揉了揉眼,面部的筋肉全皱起来。皱起的纹缕,也不是哭的表示,也不是笑,更不是半哭半笑,于无可形容之中,找出略为相近的说,好象 英国 七楞八瓣的小牛‘
七端八正 : 形容十分妥帖。《何典》第三回:“ 形容鬼 在家中,也主值得七端八正。”
乜乜些些 : (1).装痴作呆。《西游记》第六一回:“﹝ 牛王 ﹞将身一变,变作一隻香獐,乜乜些些,在崖前吃草。”
(2).犹言眉来眼去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六回:“不送茶也去送茶,不送水也去送水,在那跟前乜乜斜斜的引逗他。”
(3).朦朦胧胧,昏昏沉
七符六诏 : 谓多次发布命令。符,兵符。诏,诏书。 明 沉采 《千金记·登拜》:“王法无亲,各官遵守,三令五申,七符六詔,虽云兵出有奇,其实兵行诡道。”
九转金丹 : 即九转丹。 宋 陆游 《次韵师伯浑见寄》:“万钉宝带知何用,九转金丹幸有闻。” 宋 刘克庄 《水调歌头·寿胡详定》词:“九转金丹成后,一朵红云深处,玉立侍虚皇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回:“老道朝礼毕,道:‘老道宫中,炼了些九转金丹。’”
九皋处士 : 鹤的美称。 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兽》:“ 武宗 为 潁王 时,邸园蓄禽兽之可人者,以备十玩。绘十玩图,于今传播;九皋处士,鹤;玄素先生,白鷳;长鸣都尉,鸡……”参见“ 九皐 ”。
九头八尾 : 形容怪异非凡。《西游记》第二一回:“﹝老妖﹞道:‘等我出去,看是个什么九头八尾的和尚,拿他进来。’”
九白之贡 : 清 代 外蒙古 每年例贡朝廷白色驼、马共九匹,称为“九白之贡”。《清文献通考·舆地二四》:“﹝ 喀尔喀 ﹞为西北强国,共为七部,有三汗:中曰 土谢图汗 ,东曰 车臣汗 ,西曰 扎萨克图汗 …… 崇德 三年,三汗并遣使入朝,定各贡白马八,白驼
七跌八撞 : 跌跌撞撞。形容走路脚步不稳。《孽海花》第三二回:“就在这一阵笑语声中,有一个长身鹤立的人,肩披熟罗衫,手摇白团扇……两脸緋红,醉态可掬,七跌八撞的衝进房来。”
七纵八跳 : 形容任性好动,不受拘束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九回:“姊姊道:‘这小孩子怪可怜的……此刻不知怎样了?’我道:‘此刻好了,很沉静!不象从前那样七纵八跳的了。’”